• 学校主页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介绍
    • 组织机构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团队
    •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社会服务
    • 校企合作
    • 光伏检测
    • 科普专栏
  •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 党建园地
工作动态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科研进展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申报201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5-04-02 12:14:55  点击:   发布者:admin

校各单位:
接省教育厅文件通知,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计划”)申报工作现已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和领域
1.申请的创新团队须符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各项基本条件;
2.申请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在申报年度原则上不超过50岁(1965年1月1日后出生);
3.现任校(院)级领导干部不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
4.承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未结项者,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
5.申请的创新团队所在学校能够承诺匹配所要求的支持经费;
6.各单位在推荐创新团队时,要坚持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7.按照如下10个领域归口申报:数理信息、化学化工、农业生物、能源、信息、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
二、申请范围和名额
1.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范围限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已获得本计划和国家、教育部及河南省创新团队计划等支持者,不在支持范围;
2.实行限额申报。为保证计划质量和效益,实行限额申报,教育厅分配给我校2项申报指标;
3.为支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对依托高校建设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给予优先支持。
三、申请方式及材料要求
1.创新团队计划申报工作依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简称“云平台”)上传电子材料,同时报送纸质申请书。
2.请认真阅读《实施办法》,从云平台下载《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书》,申请书填写完成并经过检查保护后,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提交。
3.各类相关证明材料须做成一个pdf格式的文件,统一命名为“单位带头人姓名.pdf”,通过云平台以申请书附件形式进行在线提交。证明材料主要包括:团队带头人身份证、职称证、学历、学位证等彩色扫描件;团队取得的重大项目(国家基金等)立项或结项证明、教学或科研获奖证书、代表性论文、著作等首页、期刊检索、收录、引用证明等材料;
4.申请团队须同时提供电子讲稿,格式为ppt文件(含语音讲解)。电子讲稿时长不超过10分钟,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及研究特色、科研工作基础及创新成果、拟开展的研究及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如超时,将以电子讲稿不合格处理。电子讲稿通过云平台以申请书附件形式进行在线提交;
5.申请团队须按照《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附件)进行自我打分,并在表格后附注分数说明。填写完成后以申请书附件形式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提交;
6.本次团队推荐需和2015年度河南省创新型科研团队计划申请工作做好对接,严禁同一带头人进行多头申报,一经发现,教育厅将取消申报资格并通报批评;
7.纸质材料要求:申请材料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双面打印,不得超过80个页码(包括相关证明材料和自评标准);
8.网络申报审核提交时间:2014年10月22日-11月5日。请于11月5日前将《申请书》2份(A4纸型)、自评标准修改意见2份(单独装订,没有意见不用报送)前报送至科研处自然科学管理科(综合办公楼408房间),联系人:荣宪举,联系电话:6363630。电子讲稿不用报送纸质文档。
本通知及有关电子表格,可在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下载。网址:http://www.rcloud.edu.cn。

附件:
团队自评标准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书(2014版)
科 研 处
2014年10月21日


信阳师范学院●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南湖路237号   邮编:464000   电话:0376-6370838

版权所有:© 2016-2017 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