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心的第二个四年建设周期的开局之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协同体内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与大力支持下,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领导班子真抓实干、奋发作为、勇于担当,较好的完成了年度既定的目标任务,有力的推动了中心各项事业的发展。现将一年来中心班子和本人在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中心班子整体政治表现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中心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中心直属党支部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中心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本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夯实了理想信念基础,培养了“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提高了政治站位。根据主题教育的工作要求,认真检视问题,建立台账,积极整改;给中心直属支部党员上党课:《牢牢坚持“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不忘初心,以本为本”,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提升学院办学内涵》;参加中心直属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主题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意识、激发了履责热情,有力助推了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中心事业发展成就
1.科研平台及实验室建设。信阳师范学院新能源技术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复评审和体系文件的换版及检测项目扩项,中心组织申报了“河南省光伏发电系统性能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信阳市光伏发电系统性能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完成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改革资金资助的“新型硅基光伏电池研发实验室”项目论证、招标及安装验收工作,项目经费250万元。“新型光伏电极材料制备、检测与应用实验室项目”获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改革资金250万元支持,本年度已完成论证,将于近期招标,预计2020年7月完成项目验收。
2.科研工作。(1)本年度中心发表科技论文12篇,SCI收录11篇,其中SCI一区2篇;申请专利20项,其中公开发明专利7项、获授权实用新型9项;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立项各类纵横向项目7项,科研总经费43万元(已到账24万元);科研总积分24035,人均1335分。(2)中心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千人刘利民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陈健研究员、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刘志锋博士等专家举办学术报告会5场,中心博士论坛交流报告80余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4人次。(3)中心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影响因子6.6)期刊上。(4)中心与中山大学顺德太阳能研究院合作,完成了杜邦中国公司委托的“光伏背板室内加速老化性能研究”横向项目,经费10万元;中心承接了苏州捷运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的新型光伏组件研制项目。
3.人才团队建设。中心从中山大学引进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研发方向优秀博士1人。
4. 人才培养。新增硕士生导师4人;2015级研究生尤帅的硕士论文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5. 服务社会。2019年3-11月,中心先后完成了河南天之源公司委托的新乡、兰考等地的光伏电站并网检测项目,实现检测收入16万元;中心结合专业优势,面向光伏扶贫工作,提供项目执行前的技术咨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监督,项目竣工时的检测验收,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智能运维大数据平台支持,全方位服务省内800多个扶贫光伏电站,有力的支持了地方扶贫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支部党建工作方面。一是少数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二是党支部自身建设活力不足,“三会一课”质量不高、载体不多。三是双高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力度不够。
2.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方面。中心科研队伍以近年来新入职青年博士为主,团队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本年度提交的9份国自科基金申请书质量仍然不够理想,最终都未能获批。
3.作风建设方面。加强作风建设不够主动,理论贯彻多,实际调查研究少;工作没有立足长远,一些矛盾和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自我压力不够,履职尽责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在做实、做深、做细上有差距;创新意识不足,对一些重大问题深层次研究不够,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不多。
4.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方面。责任意识、担当精神需要进一步增强。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担当作为上不够积极、不够自觉、不够主动、不够到位的情况。
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涂友超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