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介绍
    • 组织机构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团队
    •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社会服务
    • 校企合作
    • 光伏检测
    • 科普专栏
  •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 党建园地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养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3)

时间:2019-04-28 17:30:01  点击:   发布者:孙柱柱

 一、学科简介

化学学科所在化学化工学院是在原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基础上于2001 年组建的一个二级学院,其中化学系始建于1975 年,化学工程系成立于 1992 年。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 3 个本科专业,“化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 70人,其中教授 14人、副教授 28 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60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 36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 17 人 )。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生导师 20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3 人、河南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1 人、校级特聘教授 2 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 人,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化学化工学院于2004 年和 2006 年分别设立了校级“应用化学研究所”和“非金属材料研究所”;2009年获批“珍珠岩制品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物节能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非金属矿综合利用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5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 6 部,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150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信阳市科技进步奖 6 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65 项、厅级优秀论文奖 83 余项等科研奖励。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 项。目前,该学科教师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及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等 20 项。培养的研究生有的已考取国内名校的博士研究生,有的在本科院校及国内知名企业工作。  

化学学科现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分离分析、有机合成分析及功能生物传感器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物理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光电化学与光催化、多相催化与催化材料以及理论与计算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聚合物及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二、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努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能献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事业;能系统地掌握化学及相关二级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能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较高水平的新型技术人才;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每学科各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1. 分析化学

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① 现代分离分析:主要从事样品前处理技术、生物物质及医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和流动注射等分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② 有机合成分析:主要从事荧光探针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对生物物质的标记、细胞荧光显微分析、荧光探针在生物、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③ 功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从事功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2. 物理化学  

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① 半导体光电化学与光催化:主要开展太阳能电池、氢气等清洁能源及晶体薄膜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研究半导体纳米晶及纳米晶薄膜的能级结构和电荷迁移机理。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② 多相催化与催化材料:在催化化学领域,利用在线反应、原位表征技术结合先进的谱学表征方法,对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等低化学势物质临氧环境下在多相催化剂表面的协同反应,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研究利用轻质多孔膨胀珍珠岩对水面污染物进行吸附与光催化降解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烃类与芳烃类等结构稳定的分子在复合型漂浮光催化剂活性位的解离与协同活化机理研究,开发可用于水面有机污染物富集与光催化降解的催化剂体系。③ 理论与计算化学: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统计力学等现代数学和化学的理论方法,借助于计算软件来实现物质性质等各种核心化学问题的解决。利用计算化学从微观的角度对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电子层结构、化学键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理论、各种光谱、波谱和电子能谱,以及无机及有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和各种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等进行研究。  

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研究方向为:① 功能高分子:该方向主要通过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缩聚、高分子化学改性等方法得到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②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该方向主要从事新型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及NMR研究、聚合物热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等。  

四、学制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如遇特殊情况,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可延长学制一年。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人员一般2至5年。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每个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修满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20学分。  

五、课程设置  

组      

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期      

学      

时      

学      

分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A

公共      

学位      

课      

0101A       99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6

2

讲授      

闭卷      

必修      

0101A       99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2

18

1

讲授      

闭卷      

0502A       9901

基础综合英语      

1

36

2

讲授      

考试      

0502A       9902

学术综合英语      

2

36

2

讲授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B

专业基础课      

0703B0801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1

54

3

       

考试      

至少选二门      

0703B0802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      

2

30

1

       

考查      

0703B0803

催化化学      

1

36

2

       

考试      

0703B0804

有机波谱分析      

1

36

2

       

考试      

0703B0805

功能高分子      

1

36

2

       

考试      

0703B0806

高分子研究方法      

2

36

2

       

考试      

0703B0807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2

36

2

       

考试      

C专业必修课      

0703C       0801

专业外语      

2

16

1

       

考查      

至少选二门      

0703C       0802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1

36

2

       

考查      

0703C       0803

现代电分析化学      

2

36

2

       

考试      

0703C       0804

色谱学      

1

36

2

       

考试      

0703C       0805

材料化学与物理      

1

36

2

       

考试      

0703C       0806

现代分离技术      

2

36

2

       

考试      

0703C       0807

高分子合成      

2

36

2

       

考查      

非      

学      

位      

课      

D专业选      

修课      

0703D0801

有机试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      

36      

2

       

考查      

       

0703D0802

化学修饰电极      

3

36

2

       

考试      

       

0703D0803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2

36

2

       

考查      

       

0703D0804

分子探针和检测试剂      

1

54

3

       

考查      

       

0703D0805

现代分子光谱分析      

2

36

2

       

考查      

       

0703D0806

等离子体光谱与质谱分析      

3

36

2

       

考查      

       

0703D0807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进展      

3

36

2

       

考查      

       

0703D0808

分析化学前沿      

1

36

2

       

考试      

       

0703D0809

催化新材料      

3

36

2

       

考查      

       

0703D0810

固体化合物结构与表征      

2

36

2

       

考试      

       

0703D0811

新型无机材料选论      

3

36

2

       

考查      

       

0703D0812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3

36

2

       

考查      

       

0703D0813

化学反应动力学      

3

36

2

       

考查      

       

0703D0814

化学计量学      

3

36

2

       

考查      

       

0703D0815

高分子科学进展      

2

36

2

       

考查      

       

0703D0816

第二外国语      

3

36

2

       

考查      

       

E公共选修课      

       

       

       

       

       

       

       

       

       

       

       

       

       

       

       

       

       

       

       

       

       

       

       

       

       

       

       

       

       

       

       

       

       

       

       

       

       

       

       

       

       

       

       

       

       

       

       

       

F

补修课程      

0703F       0801

物理化学      

1、2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至少补修二门      

0703F       0802

结构化学      

2

72

3

       

       

0703F       0803

仪器分析      

2

54

2

       

       

       

       

       

       

       

       

       

必      

修      

环      

节      

实践训练      

一般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      

1

       

考查      

       

讲座选听      

至少选听3次学科进展讲座,并写出书面材料。      

1

       

考查      

       

学术交流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5次(其中至少一次为本人所作的学术报告)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1

       

考查      

       

说明:  

1、 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要求提交总结报告,交导师签字认可后交研究生秘书保管计1学分  

2、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选听3次学科进展讲座,并写出书面材料,在申请答辩前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研究生秘书保管计1学分。  

3、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在本学科范围内应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和学术会议至少两次并至少做1次学术报告,将有关的书面材料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认可后的书面材料交研究生秘书保管计1学分。  

4、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需补修至少2门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参加本科生的考试(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及培养环节    

1、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及要求,按“信阳师范学院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2、每个硕士生都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本人实际制定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在入学三个月内完成。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长审定后,报院教学办公室和校研究生处备案。    

3、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灵活的培养方式,在教学中可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也可组织专题讨论。对硕士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和论文并重的原则,硕士生既要学习系统理论,也要进行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在科研方面,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在科研实践中学习。重点在于培养自学能力与独立科研能力    

七、选题、开题报告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基础、实验条件和协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导师一起商定论文选题。要求选择具有新颖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化学课题进行研究。并就论文目的、涉及的学科领域、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可行性、选题的特色和新颖性以及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公开进行选题、开题报告,按研究生处有关规定对选题、开题报告进行质量评定,在选题、开题报告通过后至少半年方可进行答辩。    

八、中期考核    

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开学后第一个月完成。中期考核包括业务课、政治思想表现、科研能力、能否进行开题报告等,经过中期考核,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者,按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九、学位论文    

选定论文方向后,检索该方向文献。在泛读的基础上,重点精读其中的重要文章,包括评论文章和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发展潜力,以及进一步研究的科学技术关键,然后,针对性地查阅50篇以上专业文献,准备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撰写5000字左右的综述报告。    

硕士生应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用二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在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出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和工程设计、应用能力。  

硕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在CN刊物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1篇本专业研究论文。  

硕士论文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或工程实用性,应对所研究课题提出新的见解。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学位论文由导师、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严格把关,确保论文质量。在进行论文答辩前必须经过论文软件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其重合率。  

   

十、培养方案审批意见  

   

所在学院        

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研究生处        

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备   注        

         

         

         

   

 

信阳师范学院●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南湖路237号   邮编:464000   电话:0376-6370838

版权所有:© 2016-2017 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