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介绍
    • 组织机构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团队
    •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社会服务
    • 校企合作
    • 光伏检测
    • 科普专栏
  •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 党建园地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养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

时间:2019-04-28 17:33:52  点击:   发布者:孙柱柱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一门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与数学学科联合培养第一届计算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批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光学学科获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理论物理学科获批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现已形成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无线电物理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其特色在于抓住当前和未来高技术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和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把基础研究与高技术问题的探索相结合,在多个学科前沿领域的交叉点寻找突破。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在物理学科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高级中学、政府机构及公司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或成为国家相关领域专门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

三、研究方向

1.理论物理(070201)

理论物理是物理学学科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综合运用近代物理包括量子理论、相对论等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本学科分支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方向: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原子与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它的发展对物质科学的研究尤为重要。原子与分子物理的不断深入研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电子学和电子产业、光电子学和激光产业等现代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本方向致力于原子与分子散射模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原子分子结构的研究;(2) 光谱及碰撞理论的研究;(3) 原子分子及团簇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方向:本方向致力于引力场理论与观测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广义相对论各种经典实验与天文观测,研究符合实际物理的各种引力理论;(2)引力场中的各种黑洞效应的研究,包括Hawking辐射,热力学分析,黑洞温度,黑洞熵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与分析;(3)额外维引力理论的研究,构建符合各种理论与观测检测的brane world模型,以及各种基本问题的分析。

本方向现有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与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探讨物质微观结构的一门前沿学科。一百多年以来,该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国家的地位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它还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核能发电、原子弹、低温超导、通讯技术、英特网、癌症治疗等)。本学科分支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粒子物理理论方向:探寻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理论研究,一直都是国际高能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方向结合高能物理实验的进展和需要,对粒子的微观结构及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对粒子物理中的热点问题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实验上的检验方法。

高能对撞机上的物理方向:当前高能物理实验已经对很多物理量给出了比较精确的测量,但遗憾的是有不少实验测量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理论预言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怎样解释这些差异是当前高能物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方向紧密结合高能对撞机上的实验进展,抓住实验测量和理论预言之间的冲突,寻找引起冲突的起因,从标准模型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两个方面研究其解决方案,为从实验上检验和寻找新物理提供有效的分析和论证。

本方向现有高级职称4人,博士4人。与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同行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凝聚态物理(070205)

凝聚态理论及应用一直是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凝聚态物理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凝聚态的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电子信息材料与显示技术、纳米粒子污水处理等,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纳米复合与环境功能材料方向:本方向主要致力于无机材料、有机复合材料、无机复合薄膜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制备合成新型的纳米功能材料;(2)制备复合材料薄膜;(3)研究制备新型大孔介孔分级多孔结构材料,提高比表面积,从而找到提高催化剂活性的新方法,进而提高光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

纳米材料的微结构与物性方向:本方向致力于纳米材料的表征和改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场发射阴极材料与器件;(2)氧化锌基稀磁半导体材料;(3)光催化材料。

本方向现有高级职称6人,博士5人。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南洋理工大学,中科院等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4.光学(070207)

光学是研究光辐射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问世,不仅使光学成为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及前沿学科,也带动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革命性变化。光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中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学科分支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向:主要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量子效应的起源、产生、控制及应用,光电材料和光电器件设计中的磁光效应以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

高次谐波方向:主要研究低频强激光驱动的高次谐波、强激光驱动的原子分子非次序双电离等。利用三维系综理论研究非次序双电离的微观动力学行为和相关过程的电离机制。

本方向现有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5.无线电物理(070208)

无线电物理是物理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学科。本方向主要从物理学角度研究无线电和电子技术问题,采用近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验手段,研究电磁场和波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系统,发展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现代通信、雷达、遥感、微电子、材料、生物和医疗等领域推广应用。本学科分支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纹理特征表示与识别方向:纹理特征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与物质内部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外界环境紧密相关。对于纹理特征的表示,是揭示物质本质性质的有效途径。目前主要研究问题包括:多尺度几何分析工具、特征的提取、距离测度函数的确定、相似度衡量等。纹理特征的识别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物理材料的鉴定、地质灾害的预测、生物识别和身份认证系统、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数据检索、病虫害预防和防治、疾病诊断、精确制导与精确打击等领域。

软件无线电技术方向:通过宽带A/D和D/A变换器尽早将信号数字化,将电台形成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通过不同的软件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软件无线系统具有可编程性、开放性、通用性、灵活性、适应性等特点。研究通信信号的参数估计和调制识别、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组成原理和标准、通信系统中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方法与应用新技术等。

本方向现有高级职称10人,博士7人。与华中科技大学、美国Illinois州立大学等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学制及学分要求

1.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学科全日制学术性硕士生正常学制为3年,最长可延至4年,包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人员一般为2至5年。

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延长学习时间者,须提出申请,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学校研究生处审批。

2.学分要求

本学科全日制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修满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20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在主管院领导和导师的指导、协调下,每位研究生要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选听公共讲座或学科进展类讲座;参加本学科领域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等专题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取相应的学分。

五、课程设置

组

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期

学

时

学

分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A

公共

学位

课

0101A 99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6

2

讲授

闭卷

必修

0101A 99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2

18

1

讲授

开卷

0502A 9901

基础综合英语

1

36

2

讲授

考试

0502A 9902

学术综合英语

2

36

2

讲授

考试

专

业

学

位

课

B

专业基础课

0702B0701

高等量子力学

1

72

4

讲授

闭卷

至少选二门

0702B0702

固体理论

1

72

4

讲授

闭卷

0702B0703

计算物理

1

72

4

讲授

闭卷

 

 

 

 

 

 

 

 

 

 

 

 

 

 

 

 

 

 

 

 

 

C专业必修课

0702C 0701

专业外语

1

18

1

讲授

开卷

至少选二门

0702C 0702

高等电磁场理论

1

54

3

讲授

闭卷

0702C 0703

激光物理

1

54

3

讲授

闭卷

0702C 0704

粒子物理导论

1

54

3

讲授

闭卷

0702C 0705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2

54

3

讲授

闭卷

 

 

 

 

 

 

 

非

学

位

课

D专业选

修课

0702D0701

物理前沿专题

2

54

3

讲授

考查

 

0702D0702

广义相对论

2

54

3

讲授

开卷

0702D0703

核科学概论

2

54

3

讲授

开卷

0702D0704

材料物理

2

54

3

讲授

开卷

0702D0705

相图与相结构

2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06

量子场论

2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07

光电子技术

2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08

软件无线电

2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09

微弱信号检测

2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0

群论

2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1

现代引力理论

2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2

超强超短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专题

3

36

2

讲授

考查

 

0702D0713

量子光学

3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4

模式识别

3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5

数字图像处理

3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6

纹理图像描述与识别

3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7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3

36

2

讲授

开卷

 

0702D0718

现代微分几何

3

36

2

讲授

开卷

 

E公共选修课

 

 

 

 

 

 

 

 

 

 

 

 

 

 

 

 

 

 

 

 

 

 

 

 

 

 

 

 

 

 

 

 

 

 

 

 

 

 

 

 

 

 

 

F补修课程

0702F 0701

固体物理

3

36

 

讲授

开卷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至少补修二门

0702F 0702

量子力学

3

36

 

讲授

开卷

0702F 0703

数字信号处理

3

36

 

讲授

开卷

0702F 0704

信号与系统

3

36

 

讲授

开卷

必

修

环

节

实践训练

一般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

1

社会调查

考查

 

讲座选听

选听公共讲座或学科进展类讲座,理工类硕士至少选听3次。

1

研讨

考查

学术交流

参加本学科领域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5次(其中至少一次为本人所作的学术报告)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1

研讨

考查

六、培养方式及培养环节

1.培养方式

包括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含联合培养、委托培养)。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培养环节

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一般包括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训练、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等6个主要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第一学期开学时,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依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和提交《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可按照不超过本单位研究生总数的5%的比例,确定少数个性突出、有专长或特殊才能的研究生作为特殊人才加以个性化培养,允许其培养计划中有50%的专业学位课程不受本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而选择相关学科的学位或非学位课程。

(2)课程学习

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非学位课由导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当年的开课目录中选择。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2~3门本科生主干课程。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并应在培养计划中列出。补修课程通过自学或跟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由任课教师或导师给出成绩,但不计学分。

(3)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本学科范围内的学术研讨活动和学术会议,在学期间每位硕士生应参加5次(其中至少一次为本人所作的学术报告)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专题学术交流活动,要求将有关的书面材料交导师签字认可,然后交研究生秘书存档并计1学分。

(4)实践训练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必要的实践环节训练,一般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要求提交总结报告交导师签字认可后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秘书存档并计1学分。

(5)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具体情况,确定从事相关的科研实践,在学期间,研究生可以申请学校资助的研究生科研项目,可以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去,也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学、助教和助研的“三助”工作结合起来,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3次学科进展类讲座,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后记1学分。

(6)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后,可开始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要认真审阅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提纲,讨论和及时解决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生独立撰写完成学位论文后,须聘请本专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进行评审,评阅人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为外单位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学者。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方能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七、选题、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并进行论文开题和方案论证,填写正式的开题报告,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课题实施方案、研究的创新点、预期的进程等。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均公开进行。

硕士生的选题、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内完成,且选题、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答辩。

对评议通过的开题报告,研究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后,交院研究生秘书存档。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

开题报告需进行质量评定,具体按研究生处有关规定执行。

八、中期考核

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开学后第一个月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培养学院成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负责的中期考核专家组,根据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以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中期考核需进行成绩评定,具体按研究生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论文

按照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经过“学术不端行为”系统检测、预答辩和外审等相关检查程序,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保证硕士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完整性和创新性,论文写作要严格按照研究生处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格式规范,结构合理,内容完备。

硕士研究生答辩按照《信阳师范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十、培养方案审批意见

所在学院

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研究生处

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备   注

 

 

 

 

 

信阳师范学院●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南湖路237号   邮编:464000   电话:0376-6370838

版权所有:© 2016-2017 建筑节能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